目录
特别策划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电影研究
新世纪英语学术界的中国电影研究 张英进;3-7
文化延伸:中国电影与软实力 任格雷;张侃侃;8-14
纽约:通往中国的途径 大卫·德瑟;黄兆杰;15-21
以影证史、以史论影——雷吉·贝热隆《中国电影》的电影史观 肖熹;李洋;22-29
中国电影与西方观赏公民 符平;30-34桌面电影研究专题
弹窗惊魂:桌面电影中的主体、他者与世界 张净雨;35-40
死于电脑屏幕和网络摄像头:桌面电影的技术观 韩晓强;41-47电影批评
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:一场拉康主义能指漂移游戏 开寅;48-53
《无名之辈》:现实题材电影的“在地化”价值 杨俊蕾;54-57
《你好,之华》:怀旧、视觉地方性与东亚电影 白惠元;58-61
《摘金奇缘》:东方主义的叙事突破与文化博弈 王兵兵;62-64访谈录
源于电影作者美学的诗意影像与沉浸叙事——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主创访谈 毕赣;董劲松;李丹枫;秦亚楠;李迅;苏洋;65-72
《无名之辈》:一种逆袭的可能 饶晓志;陈晓云;李卉;73-78影艺观察
降维之域:“影像3.0时代”下的游戏电影改编 陈亦水;79-87
言志与缘情:当代中国电影的诗性结构研究 王之若;杨歆迪;88-93
跨阈限、跨媒体、跨域界:融媒体时代电影业的新模态 刘丹凌;94-99理论研究
论作为“存有”的电影 王冬冬;黄华;100-105
从精神影像到欲望影像:德勒兹与齐泽克对希区柯克的阐释 薛征;106-112影史影人
邹文怀:经典香港电影的营造者 赵卫防;113-118
抗战后上海电影中的“中年”意象 秦翼;119-126
新生活运动与早期中国电影的“文化保守主义”(1934—1937) 李九如;127-132视与听
《影》的声音风格定位与创作解析 赵楠;133-137
延伸与反思:基于电影感知研究的中国电影研究新思路 栾凌菲;138-144产业研究
“目标置换效应”下的“阴阳合同”探究 周宁;145-149
税务风暴下的叩问——海外影视行业税收政策经验及启示 任晟姝;曾薇佳;150-155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》成功之处及时代意义 武玉辉;156-160
本刊启事 161
征稿启事 1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