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特别策划
国产青春片:基于供给侧创新的类型演进聂伟;杜梁;3-8
从转型社会到新常态社会的青春片——中国当下青春片的去政治化研究张建珍;吴海清;9-14
港台青春片的美学流变及当下状态赵卫防;15-19
致青春:作为另类历史、代际经济与观看方式的美国青春片何谦;20-27
纯情、成长与反叛:日本青春片的个性特征开寅;28-33
访谈录
景观社会与本真电影——库斯图里卡访谈库斯图里卡;李铭韬;34-38
《喜欢·你》: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——许宏宇访谈许宏宇;谭政;黄兆杰;39-44
电影批评
华语警匪片的“北上”与“南下”——《绑架者》的类型意义与华语电影的困境孙佳山;45-49
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话语谱系及其构建——以《非凡任务》为例孙承健;50-52
《八月》:转型期记忆的文献标本姚睿;53-57
《嫌疑人X的献身》:推理的消解罗琳;58-60
影艺观察
怀旧的青春:中国特色青春片类型分析梁君健;尹鸿;61-67
“女性向”与“网络女性主义”——近年热映都市青春爱情片新观察付筱茵;68-73
魔鬼、敌人、圣灵:重塑中国“狼”电影的生态伦理于晓风;74-79
趋向诗意电影的《长江图》与《路边野餐》周冬莹;80-86
童年的消逝——对儿童电影“全龄化”的再读解刘晓希;87-91
理论研究
视觉回击——回顾“凝视的回返”作为后殖民理论给电影研究的礼物(下)保拉·阿马德;彭欣;92-100
每午一死安德烈·巴赞;于昌民;101-103
影史影人
中国“法庭戏”的银幕初现钟大丰;李鹰;109-115
欧洲导演研究
审查美学与博物馆陈列式调度——帕拉杰诺夫与《石榴的颜色》肖熹;116-121
电影是转换成影像的真理——谢尔盖·帕拉杰诺夫访谈谢尔盖·帕拉杰诺夫;罗恩·霍洛威;吴萌;124-130+122-123
产业研究
2016年日本电影产业观察王玉辉;131-137
2016年韩国电影产业扫描朴希晟;138-142
视与听
视效技术演绎西游情怀——与朴永秀、安芬尼谈《西游伏妖篇》的视效创作贾云鹏;143-147
虚拟现实:未来影像的新型呈现方式包仪华;翁冬冬;148-154
实时虚拟预演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邵丹;邓宇;宋震;155-160
征稿启事161
本刊启事161